研究生院
 

流动站简介

首页 博士后站

福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3-06-09 浏览次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2年经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该学科被列入“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2年,入选福建省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福建省重点学科。

目前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光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息光电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及2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我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导师队伍共80人,其中长江学者1名,杰青1名,863专家1名,闽江学者2名;高级职称63人,博导24人,具博士学位52人。现有在读博士67人,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7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年来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拥有10个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包括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场致发射显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省数字电视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实验室;福建省微电子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光电子与信息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器械和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信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光伏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拥有各类实验仪器、分析测试仪器等总价值约9000万的实验平台。

该学科研究方向稳定发展,已形成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光电显示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等五个研究方向。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研究方向在原子和腔场的相互作用及其制备方案设计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有三项理论成果被出过多位诺贝尔奖及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Haroche研究小组实验验证。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方向研制成功34英寸FED显示器和FED背光源,是世界上第三大FED样机,也是国际上第三种FED技术路线,在3D显示、3D-LED显示、LCD背光源、柔性OLED显示、E-Paper显示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方向解决了MIMO奇异线性系统的零点结构矩阵分解问题,设计并流片5款芯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研究图像处理、数字电视天线、子行调制与驱动技术、信息可视化与数据处理,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和软件产品。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首次发现半导体量子点影响CNT电荷输运特性,在紫外受激发射材料的制备表征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瞄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三网融合和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建立量子保密通信理论模型,研发新型信息光电材料与器件,设计显示器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的专用芯片,建设海西科技项目与人才交流平台,有效助力闽台光电子与微电子产业对接与互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海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该学科长期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可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近三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6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0项,学科年均科研经费近2800万元。近五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学科拥有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多种数据库等网络信息资源,能够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福州大学目前已设有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有近二十年培养博士后的历史,已培养出站十多批博士后人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博士后培养与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健全。除了本学科自身提供的科研条件外,学校还为每位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配套科研经费以及工资和生活津贴;并且学校还专门建设了生活设施齐全的博士后公寓(每套70),为来校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

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做博士后研究工作!